自汗和盗汗是中医学中的两个容易见到症状,它们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不同。
1. 自汗:是指病人在白天不因外面环境原因(如温度高、剧烈运动等)的影响下,没有明显缘由而出汗。中医觉得自汗多与气虚有关,尤其是肺脾两脏的功能不足致使卫气不固,不可以正常地调节体表的开合,使津液外泄而形成出汗。临床上表现为常常性或阵发性的全身或局部(如头部、乳房)轻微汗出,劳累后加重,伴有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等症状。
2. 盗汗:是指病人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异常出汗的现象,醒后即止。中医觉得盗汗多因阴虚火旺所致,心肾不交或者肝肾阴虚致使体内虚热上炎,扰动营血,迫津外泄而形成。临床特征为夜寐时汗出如雨,甚至湿透衣被,醒来则汗止,可伴有五心烦热、口干咽燥、睡眠不安等症。
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发生的机会不同(自汗多发生在白天,盗汗主要在夜间),与所反映的病因病机差异。治疗上也应依据具体证型采取相应手段,如补气固表以治自汗,养阴清热以治盗汗。
相关文章推荐